这一基本状况,被社会理论家们称为嵌入到社会之内的市场。
同时,总结也有利于双方在以后的办事过程中更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减少误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别人家由主人请客,相对而言有利于减少请客成本,这样社会运行就总体减少了成本,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好处。
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招待的对象。还有,由于请客也增加了别人与自己的交往,从而也就增加了自己的社会资本,这也就意味着增加未来收益的可能性的增大。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办事前的请客,另一种情况是办事成功后的请客。这种再分配对一些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可产生一些帮扶作用。公众节日往往是国家法定的假日,所以也是大家休息的日子。
事情办成后,就需要答谢对方。三是由于有了面子,也为未来收益更大增加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大众纷纷进入股市,是因为他们知道在那里承担风险至少有带来相应回报的可能性。
现在,儿子大学快要毕业了,恰好股市疯狂,母亲又赚了一大笔。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预期且不可重复的,当代实验经济学家称之为ambiguity,以区分于risk(风险)。就经济行为而言,中国人普遍有了选择是否进入股市这样一项自由权利——这绝不意味着平等。也就是说,与其终生储蓄在银行里并希望渺茫地预期不断上涨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费用不至于完全侵蚀了他们微不足道的储蓄,不如以这微不足道的储蓄充当投资股市的本钱,反而是更富理性的选择。
友人的友人,据说是炒股专家,正通过手机指导东北某股民炒股。所谓命运,当然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
现在,见到我的时候,每一次,她总是信心满满。所以,中国股民的行为是理性的。这些观察意味着,数目极大的中国股民,很可能人均财富和人均收入都很低。例如,许多读者未必知道三重转型所指的是什么,也未必认为股市之外的生活有很高的风险,最后,他们还未必赞同贝克尔对市场最重要功能的看法。
不过,当你终于学会了自由选择并终于开始独立思考之后,你要感谢市场,像康德那样感谢它,尽管它或许表现为邪恶,其实它是大自然的隐秘计划的一部分。那是四月的杭州,临湖品茗,朋友们兴致勃发。例如,财富不过数万元,月收入不过数千元。然后,只是当我们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学会了独立思考之后,大自然的隐秘计划的其余部分才可能逐渐实现。
我有一位老朋友——幼儿时代就是朋友了,和我不一样,这朋友的人生可谓坎坷。我记得这样一些统计数据:平均而言,美国人的财富大约50% 是股票型资产,日本人这一比例则低得多,大约12%,韩国人更低。
当然,自由绝不必定意味着幸福与快乐。我佩服的是那位母亲,真的不容易。
几年后,我再一次见到她,知道她正在炒股,而且很有成就。因为,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那生活是她自己创造的呀。这就引出我的一番议论,大意如下:当代中国人生活在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内,经历着三重转型同时发生的阶段,所以,每一中国人的未来,充满着奈特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我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理由,是贝克尔说过的,关于市场生活,他说,市场生活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让每一个人能追求更多的幸福,而是让每一个人能学会独立思考,借助于每日每时的自由选择实践。我觉得与其更详细地解释,不如讲一个故事。相比之下,经济学家们觉得不可思议,中国为何有这样多的股民?而且,在一家合资基金的最新报告里,我注意到,2007 年上半年新增账户的相当大比例,大约45% 吧,都是不足千元的账户,其中大约50% 是不足500 元的账户
对于国内居民来说,如果来认清目前香港股市的风险已经是十分重要了。10月4日跌穿17000点,全日低位见16536点,劲挫781点。
如果以家庭计(假定每一家庭人口为3.3人),那么香港每一家庭股票的市值达近1000万元以上。那么香港股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香港股市这样运作正常吗?还有,香港股市上涨得这样快,香港居民有能力来承担这种重负吗?如果香港股市还是这样发展下去,它对香港股市发展有利吗?如果没有利,有什么办法来调整?等等。
二是香港市场的制度规则与国内市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国内投资者以A股的方式进入香港,那么国内投资随时都面对着遭受巨大损失的风险(比如香港有做空机制及没有涨跌停板制度)。但是,2007年8月17日以来,国内资金进入香港股市已经开始十分张扬了。
香港国内指数,其上涨的幅度更是惊人。其实,从这一个多月来,特别是近一个星期来,香港股市上涨趋势与交易结构来看,H股上涨远远超过香港当地股市上涨幅度。问题是,两边的监管机构如何在两地之间建立一条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畅通无阻的渠道。特别是,在国内黄金周的第二天,也是国庆黄金周香港股市可交易的第一天,恒生指数10月2日一天上升1000多点,而10月3日恒指又开始由28871点高位进行调整,以10月4日低位计,仅仅两个交易日,幅度已达到2125点,或7.3%。
从这段时间香港股市的变化中已经看到国内资金早就进入香港市场,搅起香港股市一江春水的踪影。如果国内居民大量涌入香港股市,并希望以A股化的方式在香港股市上投资,那么大家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有人说,这个阶段的香港股市是全球最惊险刺激的过山车。同时,恒生指数每天都在剧烈地上下波动,市场的震荡也成了一种平常事情。
国内资金进入香港股市,早就2003年就有迹象。因为,香港股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开放的市场,我们既可看到国内经济对香港的影响,更要看到香港股市的国际化。
恒生指数由19000多点,飚升到10月2日的28800点,上涨幅度超过了50%以上。H股的成交量及换手率也在迅速扩张。进入专题: 股市 。不仅香港股市指数及成交量创历史记录,而且香港股指的上涨与下跌也看到A股化身影。
但是,实际情况可以并非如此,香港作为一个面向国际完全开放的市场,它的金融资产更多的是香港之外的居民及机构持有。三是尽管目前交易系统十分发达及网络技术十分先进,但国内居民与香港当地居民相比同样有空间上的弱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这种空间上的弱势同样是国内投资者面对的巨大风险(比如在10月2日香港一些交易系统出现的堵塞现象)。
因为,就在这段时间里,以恒指及国指计算,港股的波幅属于全球股市之最。否则,香港居民是没有能力来承担如此之高的股市市值的。
在10月3-4日高低位波幅便达到1927点,或10.4%。因为,一是国内居民对香港股市的了解,信息的获得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国内居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进入这个市场进入好的投资是困难的。